最近看到一則有趣的故事,你也來一起了解,看你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發。
眾所周知,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是政治家、科學家、作家和外交家,是真正的斜槓鼻祖。
我想,如果他不是有足夠的自信和一顆謙卑的心,是很難跨領域學習,成就不凡的人生。
然而,富蘭克林在早年時並不懂得謙卑,是在18歲那年發生了一件事,才讓他知道做人要低調。
那年,雖然他只是一家印刷廠的員工,但事業也算小成。某天他跟鎮上最有聲望的人物科頓.馬瑟(Cotton Mather)見面時卻自我膨脹,滔滔不絕地講事情。
就在兩人沿著走廊邊聊邊走,馬瑟突然出言:「彎下身。彎下來。」但是富蘭克林只顧說話,一頭就撞上一根低矮的天花板橫樑。
此時馬瑟恰到好處說了一句話:「要懂得彎腰,年輕人,在這個世界上行走,要彎下身才能夠躲過很多碰撞。」
你覺得這個故事要帶給我們什麼啟發?我獲得的啟發是:自信是力量,自大是負擔。而這,也是今天我想跟你談論的主題。
關於自信和自大,我們要處理的3個問題
上述的故事是我在最近讀完的書《最難對抗的就是你自己》中看到的。寫書的作者是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他是一位哲學作家,擅長透過分享斯多葛哲學來幫助大眾過好生活。
在這本書中,作者就透過哲學的角度,探討不少有關「自我」(ego)的課題。好比一個人若很自我中心,會如何阻礙自己成功;再如,一個人若不懂得降低自尊心,對於學習和成長會有什麼影響。
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主題,就是有關自信和自大的部分。因為我認為,人只有控制好自信程度,才能避免自我膨脹,錯過學習成長的機會。
所以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會結合書中的內容,跟你探討3個有關自信和自大的議題,從而提升你我控制自信心的能力。這3個議題分別是:
一、自信和自大的區別是什麼?
二、為什麼人會陷入自大的陷阱?
三、如何防止自信變成自大?
自信和自大的區別是什麼?
直白來說,自信和自大的差別體現在人對自我能力的認知上。
自信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在哪裡,他們知道自己懂什麼,也知道自己不懂什麼。
自大的人雖然也一樣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但如果面臨考驗時,他們通常會否認自己的無知,只會假裝自己知道所有事情。
進一步來看,自信和自大的根本差異,就是你是否對自己、也對別人誠實。
假如你坦誠自己所知不多,你就會變得謙虛,不會為了面子而不懂裝懂。假如你否認自己無知的一面,你只會保持封閉心態,別人會以為你懂而不教你更多事情。
就像書中說到:
假裝知道是我們最危險的缺點,因為它會阻礙我們變得更好。
況且,誠實面對自己的能力界限,對於面對考驗也十分重要。因為這會幫你躲過風險,甚至是保住性命。
我在讀這本書時就聯想到《高階覺察》中提到的一則故事:
潛水員在比拼下潛能力時,通常會在海中不同的深度放一個牌子。只要下潛時拿回相應深度的牌子,就能證明自己的下潛極限。
如果潛水員要表現得好,就不能光有自信,也要防止自大,向他人坦誠自己的下潛極限。否則潛水員就會誤判自己的潛水能力,冒著生命危險下潛到自己無法攻克的深度。
簡言之,一個人是自信還是自大,區別就在於能否誠實面對自己的能力界限。
💡延伸閱讀:《執行長日記》閱讀心得:6個超越別人的法則!如何像成功人士一樣「做事」和「做人」?
為什麼人會陷入自大的陷阱?
不過,為什麼有些人會讓自信變成自大?有一些表層答案我們都知道:愛面子,不想被別人看不起,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蠢,或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等。
但書中有個概念卻告訴我們更深層的答案,這個概念就是所謂的「假想的觀眾」(imaginary audience)。
它是由心理學家大衛.艾肯(David Elkind)所提出,是指人總會覺得身旁的人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人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比如一個因為一個禮拜沒上課而不好意思的中學生,他深信全校的老師和同學會在背後議論他,但其實很少人在意這件事。
再如,我們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以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會被別人評論,我們一直都在假想有一個或多個觀眾在觀察自己,但其實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忘了在哪一本書曾經看過的一項研究,其實別人關注你的程度,只有你以為的五成而已。不過也正因為假想的觀眾,人在做事時才會為了維護面子、不想讓自己顯得愚蠢而自大起來。
然而就如同書中所言:
想像力是一種資產,但是當它不受控制時就會很危險。
要是我們一直想像有人評論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們就很難變得誠實,面對挑戰自尊心的事情時就會經常變得自大來「保護」自己。
💡延伸閱讀:《唯一輕鬆的一天,是昨天》閱讀心得:從海豹部隊身上,學習4個快速成長的秘訣
如何防止自信變成自大?3個方法
那麼,我們要如何防止自信變成自大呢?我讀完這本書後整理出三個方法給你。
方法1:要記得「加、減、相等」
綜合格鬥家法蘭克.森洛克(Frank Shamrock)有一套訓練選手的方法叫做「加、減、相等」。
加,是指選手需要向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學習;減,是指選手要懂得教導不如自己的人;相等,則是選手要跟勢均力敵的對手對練。
透過這套訓練方法,選手就能從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從中獲得改善並成長。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能夠讓選手調整自信程度,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從而避免變得自大。
我的看法是,這套方法也能幫助我們克服自大心理。因為當你懂得向不同層級的人請教時,你本身就會保持謙虛的心。
而且從別人身上獲得反饋後,你會發現其實別人看待你的方式,會跟你的想像有所出入,進一步幫你擺脫剛才提到的「假想的觀眾」的陷阱。
也就是說,學會向不同人請教和學習,你就會變得謙虛,防止自信變成自大。
💡延伸閱讀:《一切都會好轉的》閱讀心得:從百歲人瑞身上,學習3個經營好人生的智慧
方法2:永遠保持學習心態,即便你已經成功
這個方法跟上一個方法很像,它是要進一步提醒我們:不論現在的自己有多成功,都一定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
書中提到成吉思汗的故事。
歷史上的成吉思汗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也是一名終身學習者。每次他成功攻略一個地方後,他都會結合當地的文化和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國家和軍事能力。
例如,他偷師鄰近的部落,學會將士兵分成十組來安排,從而贏得他的第一場勝仗。他在攻打西夏王國時學會搶占要塞的細節要領,後來也成為圍城戰略的專家。他也在其他國家工程師的協助下,學會打造可以撞破城墻的工程器械。
隨著他擴展版圖,他身邊也聚集更多的人才,幫助他集思廣益和打天下。
這個故事最有啟發性的部分是,成吉思汗打下過許多勝仗,卻從不會像一些君王或現代的領導者那樣自大和自滿,多數時候他都保持學習心態,調整好自信程度來發展勢力。
拋開歷史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我認為他的這種態度就很值得我們學習,也就是要記得:不論你現在多麼成功,永遠都要保持學習心態,成為終身學習者。這樣我們就能防止自己變得自大,斷送辛苦獲得的成功。
💡延伸閱讀:注意人生微弱訊號,防止陷入嚴重的人生困境!
方法3:執行畫布策略
書中提到所謂的「畫布策略」(Canvas Strategy),意思是把自己看的小一點,多為別人提供支持。情況就如同當你發現別人要畫油畫時,你就去幫對方找一塊畫布。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這個方法就是教我們成為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所說的「給予者」(Giver),意思是當你成為懂得提供協助、持續支持別人成功的人時,你也會漸漸獲得成功。
但在現今社會上,要執行畫布策略、成為給予者有些困難。一來,人會害怕自己的奉獻會遭到有心人士的剝削和利用。二來,有些人也不甘成為配角或綠葉,只想自己邀功而不想幫助別人成功。
這種擔憂和心態很好理解,但如果把眼光放遠,學會提供畫布、成為給予者還是比較有利於成功。這是因為懂得支持別人的人,本身都比較謙虛和低調,願意聆聽別人的教誨,觀察別人的做事方式,從而讓自己學得更多。
換言之,雖然畫布策略不容易執行,卻是成功路上值得修行的功課。
書中也提到一些執行畫布策略的方法,你不妨一試:
1/ 想出一個好點子交給老闆。
2/ 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想法。
3/ 親自去做工作上沒有人願意做的事。
4/ 抓漏和填補,讓資源可以用在新的領域。
💡延伸閱讀:《深刻認識一個人》閱讀心得:如何溝通,才能好好地了解別人?3個你要學會的溝通方法!
結語:自信是力量,自大是負擔
剛才提到成吉思汗,其實他不只教導自己要謙虛,也訓練自己的兒子和手下要懂得謙虛。
他經常提醒他們:「如果你無法吞下你的驕傲,你就無法統領大軍。」同時也以譬喻的方式告誡眾人:「就算是最高的山,若有動物攀上山頂,牠就比山還要高。」
所以說,適度的保持自信,我們才能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但一旦自信過頭,自大的心理就會成為負擔,害你在成功路上難有寸進。
在追尋自己的成功時,我們都要學習坦誠面對自己的能力界限,學會拋棄「假想的觀眾」,記得「加、減、相等」的道理,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以及執行畫布策略。
持續去練習這些方法,你將有能力把控好自信心,在面對挑戰時全力以赴,在面對新領域時虛心學習,漸漸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