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SC to close

浩然的成長空間浩然的成長空間 嗨!我是浩然。一位喜歡閱讀、寫作以及思考的平凡人。希望藉此部落格,可以跟你分享想法,一起共同成長!

《冠軍行為》:沒有天賦也能獲得成功的行動指南

沒有天賦也能獲取成功的方法,就是加倍努力。雖然這聽起來是老生常談,卻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

研究拖延習慣的學者皮爾斯.史迪爾博士(Dr. Piers Steel)觀察發現,天賦優異的人其實只占人群的極少數,但可惜的是,願意苦幹實幹的人也同樣不多。更不用說,那些天賦優異又肯努力的人,幾乎跟鑽石一樣稀少。

也就是說,天賦固然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功,但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同樣也會。

而多數人之所以難以獲得成功,天賦有限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更常見的原因是:不願意去下苦功。

如果你真的想要獲得成功,就不應該關注天賦的問題,而是關注自己的努力程度。只有當你的努力配得上你想擁有的生活時,你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這種追求成功的態度其實有個名稱,那就是所謂的「冠軍行為」。

想要成功,就先要有冠軍行為

在你的印象裡,被稱為「冠軍」(Champion)的人都有什麼特質?我想答案多半跟自律、刻苦、有韌性等字眼有關。確實,能獲得冠軍的人,他們的日常行為首先就要配得上「冠軍」的頭銜。

在今天分享的書《冠軍行為》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得先有冠軍的行為,才能產生冠軍的結果。」寫這本書的作者修・麥卡欽(Hugh McCutcheon)認為,只有當人擁有冠軍行為時,這個人才會有機會獲得冠軍。

同理的,只有當你的行為配得上你想過的生活時,你才有可能獲得想要的生活。

麥卡欽正是秉持著「冠軍行為」的概念,在當排球選手時就入選名人堂,後來在擔任排球教練期間,也帶領美國國家男子排球隊於2008年獲得北京奧運金牌。

作者在書中說到,雖然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寫給體育競技者,因為內容涵蓋許多運動員的訓練心法,以及教練指導運動員的原則,但同時間,這些內容也適用於一般讀者,尤其是想追求卓越成就的人。

好比在我讀來,書中有3個冠軍行為就能幫助我們擺脫天賦不足的問題,增加自己的成功機率。它們分別是:相信自己做得到,像冠軍一樣設定目標,以及苦練直到成功。

得先有冠軍的行為,才能產生冠軍的結果。——《冠軍行為》

💡延伸閱讀:《執行長日記》閱讀心得:6個超越別人的法則!如何像成功人士一樣「做事」和「做人」?

冠軍行為1:相信自己做得到

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說過:「世界上的人分兩種,一種認為自己做得到,另一種認為自己做不到,而他們都是對的。

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人,會願意嘗試所有可能性,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成功。這種因「相信而成功」的心態,就是第一個我們要掌握的冠軍行為。

當然,不是相信自己,成功就會到來,而是當你相信自己時,你才會採取正面積極的行動,去創造成功的機會。

比如說,籃球員因為相信自己,所以投籃時才能避免猶豫,提高投籃成功的機率。再來,面試者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符合應徵公司的需求,才能自信地表現自己,提高成功面試的機會。

有趣的是,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人,他們的信念也是「正確」的。雖然這聽起來有點怪,但只要細想你就會知道原因。

你應該聽過心態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人,心態上是消極的,連帶做事也會缺乏積極性,所以即便有機會送到眼前,他們也無法把握好。也正是這個原因,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人始終都無法獲得成功。

所以要記得,不論你相信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你都是對的。但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學會相信自己,才能提高你的成功機率。

也是透過相信自己,你才會持續努力,去克服天賦不足的問題,找到屬於你的成功。

若要有一番成就,需要的不只是你的頭腦,還有你的心。——《冠軍行為》

冠軍行為2:像冠軍一樣設定目標

要獲得成功,就要學會設定目標。因為有目標,你才能拋開一切藉口,持續耕耘直到成功為止。這是冠軍會有行為,也是我們要學會的冠軍行為。

書中說到,頂尖運動員在追逐冠軍時,通常會設定3種目標:成果目標,任務目標,以及每日目標。

成果目標是指你最終想達到的結果,例如奧運金牌或企業成長目標。設定成果目標的用意,就是有一個偉大的願景去始終引領自己。

任務目標則是將成果目標分解成具體可執行的步驟。例如,如果成果目標是跑完全馬,任務目標則可能包括每週跑步計畫。

最後,每日目標是指最細微且易於實現的部分。例如,今天完成5公里跑步,今天完成特定肌肉群的訓練。每日目標不僅提供實現任務目標和成果目標的基礎,也能帶來即時的成就感,幫助你保持動力。

在我看來,上述制定目標的方式很像《12週做完一年工作》中提到的4步驟目標設定法,有時間的話待會你不妨瀏覽閱讀。

冠軍行為3:苦練直到成功

最後一個冠軍行為,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行為——苦練。

如同前言史迪爾博士說到,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下苦功,所以才沒能激發自己的潛能。

冠軍之所以是冠軍,天賦當然是其成功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冠軍都比一般人努力。

書中就說到一個故事。

洛杉磯公羊隊外接手庫普(Cooper Kupp)年輕時幾乎沒有被大學球隊青睞,更被評為「○星球員」,甚至連足球獎學金都拿不到。

是後來他才收到兩所大學的錄取通知,並選擇加入東華盛頓大學(EWU)。

雖然他不具備足球天賦,可是他在大學裡總是展現非凡的勤奮與毅力。當時的總教練也形容他是「最認真的運動員」。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庫普的苦練最終帶來回報,他在大學創下多項記錄,包括接球碼數(6,464碼)、接球次數(428次)和接球達陣數(73次)。

2017年,他更是以第三輪選秀進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並在2021年的賽季大放異彩,不僅榮獲 NFL 年度最佳進攻球員,還助球隊奪得超級盃冠軍。

由此可見,想要獲得成功,苦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為只有肯下苦功,你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質,抵達你意想不到的成就高度。

苦練無法取代天賦,但可以讓天賦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冠軍行為》

💡延伸閱讀:《隱性潛能》閱讀心得:克服起點限制,釋放隱性潛能

結語:冠軍行為,人人可為

「得先有冠軍的行為,才能產生冠軍的結果。」我認為這句話應該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尤其當你還是在追求成功的人。

我們要讓自己的行為配得上想要的生活,這樣我們才能讓現在的自己向夢想的生活逐漸靠攏

當然,不是說只要行為正確了,我們就一定會獲得成功,因為成功與否總是會受到運氣、機遇等不可控的因素所影響。但掌握冠軍行為,至少可以幫助我們降低運氣的影響,讓自己扎實得往想要的生活前進。

如果你真的想要主導自己的人生,想要掌控自己的成功,那麼就要好好練習今天分享的3個冠軍行為:相信自己做得到,像冠軍一樣設定目標,以及苦練直到成功。

這些行為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只是要長期做好,就很看個人的毅力。但我相信你我都一定能做到。

因為冠軍行為,人人都可為。

追蹤最新留言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行內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