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行為》:沒有天賦也能獲得成功的行動指南

沒有天賦也能獲取成功的方法,就是加倍努力。雖然這聽起來是老生常談,卻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 研究拖延習慣的學者皮爾斯.史迪爾博士(Dr. Piers Steel)觀察發現,天賦優異的人其實只占人群的極少數,但可惜的是,願意苦幹實幹的人也同樣不多。更不用說,那些天賦優異又肯努力的人,幾乎跟鑽石一樣稀少。 也就是說,天賦固然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功,但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同樣也會。 而多數人之所以難以獲得成功,天賦有限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更常見的原因是:不願意去下苦功。 如果你真的想要獲得成功,就不應該關注天賦的問題,而是關注自己的努力程度。只有當你的努力配得上你想擁有的生活時,你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這種追求成功的態度其實有個名稱,那就是所謂的「冠軍行為」。 想要成功,就先要有冠軍行為 在你的印象裡,被稱為「冠軍」(Champion)的人都有什麼特質?我想答案多半跟自律、刻苦、有韌性等字眼有關。確實,能獲得冠軍的人,他們的日常行為首先就要配得上「冠軍」的頭銜。 在今天分享的書《冠軍行為》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得先有冠軍的行為,才能產生冠軍的結果。」寫這本書的作者修・麥卡欽(Hugh McCutcheon)認為,只有當人擁有冠軍行為時,這個人才會有機會獲得冠軍。 同理的,只有當你的行為配得上你想過的生活時,你才有可能獲得想要的生活。 麥卡欽正是秉持著「冠軍行為」的概念,在當排球選手時就入選名人堂,後來在擔任排球教練期間,也帶領美國國家男子排球隊於2008年獲得北京奧運金牌。 作者在書中說到,雖然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寫給體育競技者,因為內容涵蓋許多運動員的訓練心法,以及教練指導運動員的原則,但同時間,這些內容也適用於一般讀者,尤其是想追求卓越成就的人。 好比在我讀來,書中有3個冠軍行為就能幫助我們擺脫天賦不足的問題,增加自己的成功機率。它們分別是:相信自己做得到,像冠軍一樣設定目標,以及苦練直到成功。 得先有冠軍的行為,才能產生冠軍的結果。——《冠軍行為》 💡延伸閱讀:《執行長日記》閱讀心得:6個超越別人的法則!如何像成功人士一樣「做事」和「做人」? 冠軍行為1:相信自己做得到 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說過:「世界上的人分兩種,一種認為自己做得到,另一種認為自己做不到,而他們都是對的。」 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人,會願意嘗試所有可能性,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成功。這種因「相信而成功」的心態,就是第一個我們要掌握的冠軍行為。 當然,不是相信自己,成功就會到來,而是當你相信自己時,你才會採取正面積極的行動,去創造成功的機會。 比如說,籃球員因為相信自己,所以投籃時才能避免猶豫,提高投籃成功的機率。再來,面試者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符合應徵公司的需求,才能自信地表現自己,提高成功面試的機會。 有趣的是,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人,他們的信念也是「正確」的。雖然這聽起來有點怪,但只要細想你就會知道原因。 你應該聽過心態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人,心態上是消極的,連帶做事也會缺乏積極性,所以即便有機會送到眼前,他們也無法把握好。也正是這個原因,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人始終都無法獲得成功。 所以要記得,不論你相信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你都是對的。但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學會相信自己,才能提高你的成功機率。 也是透過相信自己,你才會持續努力,去克服天賦不足的問題,找到屬於你的成功。 若要有一番成就,需要的不只是你的頭腦,還有你的心。——《冠軍行為》 冠軍行為2:像冠軍一樣設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