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目標「化整為零」,才能讓你無痛達成目標

在行銷業中,行銷人員總是會聰明地呈現商品的價格,好讓你願意掏腰包消費。他們常用的行銷手法之一就是所謂的「化整為零」,也就是著重呈現商品的分期付款價格,而非商品的總價。比如在手機店裡,手機的價格主要都是以分期付款的價格呈現,而總價則是用較小的字體來呈現。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因在於,當人看到總價時會覺得自己買不起而不消費,但如果是看見分期付款的價格,人則會覺得金額相對比較小,會讓人覺得自己有能力消費。而由於化整為零後的價格讓人比較容易「消化」,所以行銷人員才會經常使用這個行銷手法。 暫且不論人的這種消費行為是否正確,但從上述的事情中我們就能明白一個道理:當一件事的單位比較小時,它的阻力也會變得更小,會讓人願意採取行動。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也能將化整為零的技巧用在追尋目標上,讓一個大目標變得「好消化」,是否也會讓我們更堅持地追尋目標?答案是肯定的。 化整為零,降低追尋目標的痛苦 關於上述的啟發,我是在最近閱讀的書《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中獲得的。此書主要教導讀者可以如何擺脫短期誘惑,去用心經營更好的未來自我。 就我而言,這本書真的非常好讀,內容包含了許多精采的研究、故事和概念。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就是發現原來「化整為零」的技巧,可以幫助人在感到較少痛苦的情況下,堅持追尋目標。 作者哈爾.赫許菲德(Hal Hershfield)身為心理學和行銷學教授曾經就做過一項研究,證明了化整為零對於追尋目標的好處。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的研究團隊就協同一家科技公司開發了一個軟體來幫助客戶存錢,而這個軟體提供客戶三種不同的存錢方式: 第一種、用戶每月存一百五十美元。 第二種、用戶每週存三十五元。 第三種、用戶每天存五美元。 以一年存錢期限來說,這三種存錢方式最終累積的金額大致相同。第一種方式最終能累積1,800美元,第二種則是1,820美元,第三種則是1,825美元。然而,雖然三種方式累積的總金額相似,但多數的客戶卻是偏愛第三種存錢方式。原因是,相較於一次過存一大筆錢,每天存五美元感覺上沒有那麼痛苦,所以會讓人更願意存錢。 由此可見,當存錢目標被化整為零後,人們就會比較願意採取行動。同樣的,如果你也能將自己的大目標化整為零,針對拆解後的小目標逐個擊破,那麼你就會比較有動力去落實計畫,同時也提高自己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為什麼人總是會半途而廢?原因原來是不懂得尋找動機 化整為零,更能看見自己的成長進度 此外,將目標化整為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會比較容易看見自己的成長進度,並因此擁有更多前進的動力。 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曾經就提出過一個他所謂的「TOTE」模型,這個模型是由測量(Test),執行(Operate),再次測量(Test)以及退出(Exit)四個英文字的字首所組成。 簡略來說,這個模型是指人在追尋目標時通常會先測量自己跟目標的差距,然後透過執行計畫來縮短距離。之後,人會再次測量自身與目標的差距,如果發現離完成目標還有距離,人就會繼續追尋目標;如果發現已經達成目標,人就會「退出」目前的計畫,前往下一個目標。 這個模型跟化整為零的目標有什麼關係?答案是,當你將大目標化整為零後,你就會有數個小目標需要達成。當你依照 TOTE 模型去追尋這些小目標時,你就能從每次的測量中看見自己的成長,並因此受到鼓舞。 當然,對大目標使用 TOTE 模型不是不行,只是這會讓你比較沒有動力去追尋目標。因為經由每次對大目標的測量,你會覺得自己的進度很緩慢,漸漸地這種進步的速度感也會讓你提不起勁。反之,如果是針對小目標來進行 TOTE 模型,你就能更快地從達成的小目標中獲得成就感,使你收穫更多動能。 💡延伸閱讀:《12週做完一年工作》閱讀心得:如何在3個月內,實現一項年度計畫? 2個簡單方法,學會如何將大目標化整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