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SC to close

浩然的成長空間浩然的成長空間 嗨!我是浩然。一位喜歡閱讀、寫作以及思考的平凡人。希望藉此部落格,可以跟你分享想法,一起共同成長!

《失控的焦慮世代》閱讀心得:滑世代的迷惘與解方

你是否覺得現在的孩子們,好像比以前更容易感到焦慮和憂鬱?

你是否也曾對著手機螢幕發呆,覺得自己好像被困在虛擬世界裡?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一定要看看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的這本《失控的焦慮世代》

這本書不只點出現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根源,更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我們擺脫焦慮的泥淖,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

問題浮現:Z世代的焦慮浪潮

海德特在書中一開始就拋出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從2010年代初開始,全球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比例同步走高,尤其以女孩的增幅最為顯著。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場全球性的心理健康危機。

作者引用美國政府的調查數據,指出從2012年左右開始,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的發病率突然大幅上升。

更令人擔憂的是,青少年自殘的比例也幾乎翻了三倍。

這些數據赤裸裸地揭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我們的下一代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作者並非危言聳聽,他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專家,長期研究道德、情緒和文化,並累積了許多工具和視角來研究兒童發展和青少年心理健康。

海德特在書中也分享了許多家長的心聲,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知怎麼被網路世界捲走,而他們正努力想把孩子拉回來。

這些故事和數據,都讓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如此焦慮?

「童年大重塑」: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的雙重衝擊

海德特認為,這場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罪魁禍首,是2010年至2015年間發生的「童年大重塑」(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這個重塑指的是,在短短幾年內,智慧型手機和網路徹底改變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他們把大部分的社交生活轉移到虛擬世界,沉溺於社群媒體、線上遊戲和影音串流。

作者指出,出生於1990年代末的青少年,是人類史上第一代在虛擬世界度過青春期的人。

他們就像被送到火星上成長,這個實驗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

海德特認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青少年與朋友面對面交流、肩並肩冒險的頻率愈來愈少。

這種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取代了原本以玩耍為主的童年,剝奪了孩子們自由自在玩耍、協調同步、以周遭人為榜樣進行社會學習的機會。

被剝奪的童年:三大動機的缺失

作者進一步解釋,演化賦予人類加長的童年,並植入三大動機,讓學習變得容易又方便:自由自在玩耍調整節奏與他人同步活動進行社會學習

然而,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卻讓孩子們無法充分受益於這三大動機的正面影響。

缺失的動機1:自由自在玩耍

玩耍是童年的要務,透過活力十足的玩耍,可以促進孩童大腦神經元的連結。

但智慧型手機和網路遊戲,讓孩子們不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玩耍,他們無法在沒有成人看管的情況下,透過玩耍來學習忍受擦傷、處理情緒、解讀他人情緒、解決衝突以及公平競爭。

缺失的動機2:調整節奏與他人同步活動

調整節奏與他人同步,會把人際、群體和整個社區凝聚在一起。

但社群媒體大多是非同步和表演性質,阻礙了協調與同步,讓重度使用者只渴望社交連結。

缺失的動機3:社會學習

兒童天生具備兩種學習機制:從眾偏見(模仿最常見的行為)和聲望偏見(模仿最有成就的人)。

社群媒體的設計宗旨是吸引用戶長時間停留在平台,剝奪孩童社會學習的機會,讓孩童的目光只鎖定在未必有益的網紅或社媒寵兒身上。

深層次的傷害: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和網路成癮

除了三大動機的缺失,以手機為主的童年還對孩子造成了深層次的傷害:

傷害1:社交剝奪

智慧型手機讓青少年與朋友面對面相處的時間銳減,他們與全世界的人保持連結,卻與周圍的人脫節。

作者引用一位加拿大大學生的來信,描述Z世代的孤立感,以及校園中缺乏社群感的現象。

這位學生在信中說到:

Z世代非常孤立,他跟朋友的友誼變得淺薄。

很多時候,他提早到教室等待上課,發現教室已經坐了三十多名學生,但大家都只是盯著手機看,卻沒有交談。

傷害2:睡眠剝奪

智慧型手機和高刺激性的數位內容,讓青少年晚睡,睡眠時間嚴重不足。

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情緒不穩定,甚至增加意外事故的風險。

傷害3:注意力碎片化

智慧型手機的通知和訊息,讓青少年難以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

這種注意力碎片化,會干擾執行功能的發展,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傷害4:網路成癮

社群媒體和網路遊戲的設計,利用行為學理論「鉤癮」孩童,讓他們成為重度使用者。

網路成癮會導致焦慮、煩躁、失眠和情緒低落,並對青少年的身心狀態、社交發展和家庭造成深遠影響。

男孩與女孩:不同的困境,相同的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至少有四個原因:

一、女孩對視覺比較更敏感,容易受到他人讚美或批評的影響。

二、女孩的攻擊行為通常表現在人際關係和聲譽上,社群媒體為她們提供了傷害他人的途徑。

三、女孩更喜歡分享情緒,網路上的連結可能加劇焦慮和憂鬱的傳播。

四、網路讓男性更容易接近或騷擾女孩,甚至要求她們分享裸照。

然而,男孩也面臨著困境。

自2010年代初以來,許多國家的青春期男孩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比例持續上升,自殺率也居高不下。

作者認為,男孩的困境與結構性因素有關,例如不再獎勵體力活的經濟模式、重視靜坐專心傾聽的教育制度,以及發揮正面影響力的男性楷模愈來愈少。

此外,男孩沉迷於線上多人遊戲,也讓他們與現實世界脫節,變得更脆弱和憂慮。

靈性層面的傷害:迷失在虛擬世界的Z軸

海德特進一步從靈性的角度,探討以手機為主的生活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書中提到,人會把社會空間分成三個向度:X軸、Y軸、以及Z軸。

X軸是指人會以親近程度來區分他人,比如覺得親近或比較不親近的人。

Y軸則是指以階級去區分他人,比如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或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

Z軸代表著一個人的道德高度和精神追求,而靈性則是指一個人努力活出更高的道德標準,並追求更崇高的目標。

作者認為,人生的目標應該是努力活出靈性,讓Z軸的刻度遠超過零。

但社群媒體卻讓我們把注意力聚焦在自我、自我的品牌形象和社會地位上,阻礙了我們超越自我。

為此,社會大眾都應該齊心協力,去避免我們的下一代缺乏靈性成長,只追求虛擬世界中塑造的成功假象。

解決方案:集體行動,重塑童年

面對這場嚴峻的心理健康危機,我們該如何自救?

海德特在書中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呼籲科技公司、政府、學校和父母共同採取行動,重塑童年,讓孩子們重回現實世界。

一、科技公司的責任:改變鉤癮機制

作者指出,社群媒體公司為了爭取使用者的注意力,不擇手段地使用鉤癮機制,即使傷害使用者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們需要改變這類鉤癮機制,讓社媒公司採取不同的作法。以下是書中的幾項建議

實施年齡驗證

社群媒體平台應該實施可靠的年齡驗證機制,禁止未成年人註冊帳號。

可以利用人際網路互相擔保、區塊鏈代幣或生物識別技術等方式,驗證用戶的年齡。

標記未成年用戶裝置

家長應該有辦法標記孩子的手機、平板電腦和筆電,顯示這些裝置屬於未成年用戶,提醒科技公司必須經過父母同意才能讓他們進入虛擬世界。

二、政府的責任:制定法律,保護兒童

政府應該制定法律,保護兒童免受網路世界的傷害。以下是書中提到的幾項建議:

修改疏於照顧法

許多州的法律過度保護兒童,禁止他們獨自外出或從事獨立活動。

政府應該修改這些法律,允許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享有獨立性。

制定「給孩子合理獨立性」的法律

政府應該制定法律,明確解釋疏於照顧的含義,保護那些為了讓孩子更獨立而放手的父母。

三、學校的責任:增加玩耍時間,禁用手機

學校應該成為推動改變的領頭羊,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學習環境。以下是書中提到的幾項建議:

實施校園無手機政策

學校應該規定,從進入校門一直到放學,一整天都禁用手機。

學生到校時,應該將手機放入專用的手機保管櫃或可上鎖的手機袋。

增加玩耍時間

學校應該提供更多的遊戲機會,包括增加下課時間、開放操場、設立「玩耍俱樂部」等。

鼓勵自由玩耍

學校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無結構的自由玩耍,讓他們在玩耍中學習社交技巧和情緒調節能力。

落實「放手讓孩童成長」計畫

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回家後做一件自己從未做過的事,例如遛狗、做飯或跑腿,培養獨立性和責任感。

四、父母的責任:成為用心的園丁,而非木匠

父母應該學習成為用心的園丁,而非過度控制的木匠。

減少過度保護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冒險闖蕩,讓他們在玩耍中學習風險評估和自我管理能力。

延後給孩子智慧型手機的時間

父母應該盡量延後孩子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間,並限制他們花在數位設備的總時數。

增加現實世界的體驗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與朋友面對面交流,參加戶外活動和社團,並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主性。

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

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不要在與孩子互動時分心,並盡量關閉螢幕,與孩子共享用餐和休閒時光。

結語:讓孩子的童年回到地球

海德特在書中不斷強調,「我們應該讓孩子的童年回到地球」

他希望我們能夠重新審視現代社會的育兒方式,並共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環境。

這本書不僅點出了問題的根源,更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失控的焦慮世代》是一本值得所有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成年人閱讀的書。

它不僅是一本研究報告,更是一本行動指南。

作者以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探討了現代社會的病灶,並呼籲我們採取集體行動,重塑孩子的童年。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資訊,或者想知道如何為你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強烈建議你閱讀這本《失控的焦慮世代》

相信你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並找到改變的力量。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追蹤最新留言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行內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