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人生要變好,就不能忽視小事的折磨!

你有試過因為容忍一些小事,最後卻讓自己持續受苦嗎?我就有這樣的經驗。 就以前幾年我的蛀牙問題為例,我因為害怕拔牙的痛苦,所以一直沒有拔去已經蛀掉的智齒,導致我在那段時間裡不時就得忍受它所產生的疼痛感。當時我只是心想:反正牙痛並不是每天發生,只要在吃飯時盡量不讓食物卡到蛀牙,這件事應該還是可以忍耐的。 然而,就算我再小心用餐,也會有食物不小心卡到蛀牙的時候。每當此時我都會感到痛不欲生,疼痛感有時甚至會延續數十分鐘。 但就在某天,我忘了是受到什麼事情的鼓舞,讓我鼓起勇氣去拔牙,消除這顆蛀牙帶給我的痛苦。雖然動手術拔牙的過程很辛苦,有時還得忍受麻醉藥無法阻擋的疼痛;但最終我還是成功拔牙,現在也終於不用再受到蛀牙的折磨。 事情小不小,不要從「當下」的程度來決定 經歷過蛀牙事件後,我明白到: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會有些折磨自己的小事,這些事情也許一、兩天發生不算大事,但容忍久了就會像我的那顆蛀牙一樣,持續讓自己感到痛苦。 所以,當你判斷一件事是否嚴重且必須立即處理時,千萬不要只看它「當下」的嚴重程度,而是要從長遠的角度去檢視。換言之,若一件小事當下讓人感到不太痛苦、讓人感覺還算可以忍耐,但長遠發展下去卻會帶給你極大痛苦的,那麼這件事就不再是小事,而是你要立即消除的人生大事。 有了這個概念後,你就能趁著某些小事還未發酵成大事前,盡快去消除它們,避免它們越積越大,最終影響你的生活,甚至毀掉你的人生。 從3個面向挖掘並消除小事,讓人生持續變好 至於要從何處挖掘小事並處理?我認為你可以從這3個人生面向開始探索:人際關係、個人習慣,以及工作習慣。 面向1:處理人際關係的小事,避免小事傷害感情 在《秩序之上》一書中,作者兼心理學家喬登.彼得森博士(Jordan B. Peterson)講了一個有關他岳父的故事。 他岳父年輕時有個習慣,就是中午會放下工作,回到家中跟妻子共進午餐。妻子通常會為他準備一碗濃湯,以及一份用小盤子裝著的三明治。而這樣的午餐搭配,岳父已經吃了快二十年。 但就在某天,岳父突然對妻子大聲吼道:「我們到底為什麼都用小盤子吃飯?我很討厭用小盤子吃!」當下妻子感到非常錯愕,因為這麼多年來她一直都不知道老公不喜歡用小盤子吃飯。 從這則故事中就能看見,雖然對於感情好的人,我們可以容忍彼此的一些小事;但如果這些小事明顯會讓自己感到不開心的,就應該盡早說出來並解決,以免自己忍耐到極點且情緒爆發出來時,讓不知情的對方感到錯愕,也傷害了彼此的感情。 所以在人際關係中,你不妨去探究你跟親密之人之間是否有一些明顯不愉快的小事,然後嘗試找個時間與地點跟對方談論一番,徹底解決它們。如此,你就能避免這些不愉快的小事,長期影響雙方的關係。 面向2:消除個人習慣裡的小事,避免惡習毀掉人生 《零阻力改變》中有提到,多數美國人比預期壽命更早死的原因,不是因為先天基因不良或環境中的毒素污染,而是因為個人有太多的不良習慣。好比飲食問題、抽菸、喝酒等。而這些惡習,其實當事人原本就能盡早避免的。 確實,壞習慣對人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壞習慣乍看之下是一種小事,但長久累積下來卻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人生。比如,人當下抽一根菸或許不會對肺部造成很大的影響,但長期抽菸甚至變成老菸槍,肺部就會出現明顯的損傷。 所以,如果你想讓人生變好,就要去消除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比方說熬夜、抽菸、缺乏運動等小事。透過處理它們,你才能用好習慣去過生活,經營出更好的人生。 面向3:擺脫工作習慣裡的小事,避免職涯成長停滯 工作上,你喜歡聆聽別人的反饋並成長嗎?老實說,我非常喜歡,即使對方是用不客氣的語氣來說我,但只要是有建設性的意見,我都會願意去聆聽。原因之一在於,對方給我的反饋,其實就是我工作上可以改善的小毛病;而這些小毛病,都是人很難靠自我覺察來發現的工作小事。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職涯持續成長,那麼就多去詢問別人有關你的工作習慣,透過改善這些工作小事,我相信你會因此擁有更好的工作能力,在職涯上持續獲得突破。 結語:不再容忍小事,為人生做出正確的決定 說來,當初我在拔牙後,也是有後悔過為什麼會衝動去動手術。因為在麻醉藥消退後,那些手術後所留下的傷口一直傳來無法掩蓋的痛苦,使我連續幾天都坐立不安。 雖然我當下是感到後悔,但挺過去後,我還是慶幸當初有為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因為拔掉了這顆蛀牙後,我的生活的確變得更快樂。 同樣的,消除小事或壞習慣時,也許你會經歷一段稍微痛苦的時期,但只要挺過去,我相信你也能因此獲得蛻變。更重要的是,不再容忍小事,其實你是在為人生做出正確的決定;而這項決定,一定會讓未來的你受惠,也讓未來的人生越來越好。 記得,不要再容忍小事,現在就趕緊消除它們。

學會發送「高成本訊號」,讓別人看見你的價值!

你知道嗎?生活中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會向別人傳遞「訊號」(signal);而這些訊號都會影響別人對我們的觀感。 例如,當你在重要的場合穿著得體時,就是在傳達「你是注重儀容且懂得尊重」的訊號;當你用心工作時,就是在傳達「你是個認真用功的人」的訊號。 為什麼要了解行為會發送訊號?因為這會讓你在職場上做更多正確的事,發送更多所謂的「高成本訊號」,讓同事、老闆,以及客戶看見你的獨特價值,進而給你更多發展機會。 什麼是高成本訊號? 簡言之,高成本訊號是指你的行為背後有著非常高的成本,因此這些行為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去關注你的表現。 舉例而言,準時上班的行為會向同事或上司傳遞一般訊號,讓人知道你有準時上班。這樣的行為不會特別引起別人的關注,因為它是一種常態。 反之,如果你某天特別早到公司上班,就會引起別人的好奇心。因為「早到」的行為傳遞了一種高成本訊號,背後可能涉及你克服了熬夜的習慣,願意早睡早起;也可能是決定改變自我,所以願意提早到公司奮鬥等。 再來,在規定的工作要求外提升工作品質,也是一種傳遞高成本訊號的行為,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像其他人一樣,只做到標準要求就好,而是願意花時間和心力去超越自我。這些行為都會引起別人對你的關注,讓你吸引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說來,我本身就有這樣的經歷。 那時候,我正做著一份學術翻譯的案子,而那篇論文有著許多專業術語需要翻譯。為了讓客戶方便對照術語的翻譯結果,我不只仔細進行翻譯,還額外建立了一個 Excel 表格記錄這些術語的中英文對比翻譯。而這一舉動備受客戶的讚賞,後來也讓我陸續從這位客戶身上獲得更多額外的工作機會。 換言之,當你願意持續在職場上釋放更多的「高成本訊號」時,縱使你在短時間內無法獲得回報,但長期下來你會發現,你的訊號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觀感,讓你逐漸打開屬於你的機會大門。 訊號除了要成本高,也要持續發送才行 然而,發送高成本訊號固然能引起注意,但也一定要「持續發送」才能獲得別人的長期關注。如同一、兩天早到公司上班固然能引起別人注意,但之後不再這樣做,別人就可能不會再關注你了。 因此,想要透過釋放高成本訊號來吸引機會,你就得「持續地」發送訊號。比方說,要靠認真工作來吸引上司關注,就要每天都認真工作,而不是偶一為之而已;要成為可靠的工作者,工作上就要持續說到做到,累積別人對你的信任感。 到後來你會發現,這些持續進行的高成本行為會成為你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就會凸顯你的職場價值,吸引到屬於你的機會以及獲得相應的報酬。 結語:發送高成本訊號,凸顯自我的價值 有時候,人之所以在職場中沒被看見,並不代表自己沒有能力,而是沒有透過自己的能力去做得更多,去凸顯自己的價值,結果當然就不會有人看見你。 要知道,當你跟同儕都做著同樣的事情時,若想要脫穎而出,就是要去比拼誰跟願意發送高成本訊號,願意去做出更好的成果、更有價值的事情來凸顯自己的價值,引起上司或客戶的注意。 當你願意長期去這樣做時,我相信,最終你一定都能在職場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何更快達成目標?你要先學會消除「次要目標」!

文章開始前,想請你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如果想要擺脫手機成癮症,你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二、如果想要更專注地工作,你認為需要怎麼打理辦公桌? 三、如果想要成功減重,你認為應該要怎麼調整飲食? 上述三個問題雖然看似無關,但其實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答案,那就是要運用「減法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例如,想擺脫手機成癮的問題,人就要刪除會吸引自己持續使用手機的 APP;想工作得更專注,就要減少辦公桌上會讓自己分心的事物;想成功減重,就要盡量減少每日卡路里的攝入量。 也就是說,想要達成某個目標,有時候不一定要做得更多,反而只要降低或消除某些事物,就有可能實現目標。 那麼請你再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想要實現一個長遠目標,又該消除哪些事才能增加達標的可能性? 答案就是,你要學會消除「次要目標」(lesser goals)。 消除次要目標,才能更快實現長遠目標 這個概念是我在最近閱讀的書《預見未來自我》時所看見的,它是指那些無法幫助你達成長遠目標的事情。 以減重為例,若你的願望是成功減重,那麼主要目標就是要多運動,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以及擁有充足的睡眠。而其餘無法幫助你,甚至阻礙你達成目標的事情就屬於次要目標,好比參加過多的聚會,經常點外賣吃,或經常熬夜等。 消除次要目標的用意,就是讓你在實現長遠目標時不容易分心,始終如一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畢竟在現實中,人通常會放棄長遠目標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是因為沿途中有太多的事情在吸引自己。 如同前言提到的第二個問題,若人要更專心地工作,關鍵不是要逼自己保持專注力,而是要減少周圍環境的干擾物,避免自己分心。如此,人才能專注在手邊的工作,更快地完成事情。 同理,當你消除了干擾你的次要目標後,你就能把心力都拿去做有益於長遠目標的事,提升你實現長遠目標的可能性與速度。 至於要如何學會消除次要目標?以下我整理了兩個步驟分享給你。 2個步驟,學會消除次要目標 步驟1:找出你的主要目標 如果你沒有一個主要目標作為參考,那麼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想要達成什麼願景,以及應該要消除哪些次要目標。 所以,步驟1就是要來定出你想要達成的主要目標,讓你能以此作為參考,找出要消除的次要目標。以我為例,我在2024年就為「打造部落格」這個長遠目標設定了3個主要目標: 一、2024年12月尾時在部落格累積100篇文章。 二、建立完整的部落格網頁。 三、累積 1,000 名電子報讀者。 雖然這些事情還在初期準備階段,但把主要目標寫下來後,我才能接著進行步驟二,思考有哪些次要目標可能會阻礙我,好讓我進一步去消除它們。 步驟2:找出並消除你的次要目標 來到步驟2,你就要去設想有什麼事情會阻礙你達成上述的主要目標,而這些事情就會是你要消除的次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