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SC to close

浩然的成長空間浩然的成長空間 嗨!我是浩然。一位喜歡閱讀、寫作以及思考的平凡人。希望藉此部落格,可以跟你分享想法,一起共同成長!

《深刻認識一個人》閱讀心得:如何溝通,才能好好地了解別人?3個你要學會的溝通方法!

最近看到一則有趣的實驗。在這項實驗中,一名研究人員假扮問路人,在路上隨機找一位學生問路,想要知道怎麼去校園的某個地方。不過在問路期間,有兩個工人抬著一扇門,粗魯地從他們中間穿過。

但其實,這兩名工人也是研究團隊的成員,他們抬著門穿過去的目的,是為了遮擋學生的視線,好讓其中一位工人跟問路人在學生看不見的情況下調換角色。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原來團隊是想測試,到底人們普遍在談話時是否會保持專注。實驗結果發現,答案是否定的。在經過重複實驗後,大多數學生完全沒有注意到問路人曾經是換過人的,反而還繼續熱心地指路。

這項實驗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揭露了一個事實:人們很常在跟人講話時都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這導致我們時不時就會錯過別人分享的想法,或者曲解了別人話語的意思。

如果我們一直都保持這種態度去跟人溝通,在人際交往中就很容易會產生誤會,更重要的是,也會讓你很難深刻地去了解一個人。

所以,今天我就想藉由最近出版的書《深刻認識一個人》,跟你一起去了解到底溝通時應該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地跟人有效溝通,從溝通中去深刻了解一個人。

*我在 YouTube 上也有分享這本書的心得,歡迎喜歡聽書的朋友

深刻認識一個人很難,因為很多人都是削弱者

出版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他是知名評論家和作家,他寫過的多數文章都在網路上被人轉載。而他之前寫的書《第二座山》,更是啟發讀者從新的角度看待外在成功,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平靜。

在今天這本《深刻認識一個人》中,作者就以溝通為主題,帶領讀者學習正確的溝通方式,在溝通時能夠深刻地去認識一個人。

不過,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會深刻認識一個人?答案顯然是為了增進感情,但在我看來,這更是為了幫助自己避免人際關係中不必要的摩擦。

比如說,夫妻之間之所以會吵架,往往都是丈夫或妻子站在自己的立場看事情,沒去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才會吵架。或者,孩子可能表達事情時不太清楚,但就因為父母沒去認真聆聽,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才會誤解孩子的意思,導致孩子往後不想跟父母講事情。

因此對我來說,學會深刻認識一個人,目的就是要減少溝通上的誤解,這樣才能有效的增進人際關係。

但作者提到,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們在溝通時往往就只會把注意力擺在自己身上。

就以作者的考察結果來說,某一天他在離家很近的酒吧裡觀察人們的交流。他發現,整個酒吧裡的人都很喜歡談論自己。期間,他就看到一對約會的男女,男方在約會開始時就不停地講自己的事情,講了十分鐘都沒有停止;而作者觀察女方時發現,她竟然在祈禱,好像是希望能趕緊結束約會。

作者提到,這些在溝通時只談論自己、注意自己的人,就是所謂的「削弱者」(diminisher),顧明思議就是透過強調自己的存在感,來削弱別人的聲音和光芒的人。這些人因為太過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是很難在溝通時深刻認識一個人的。

💡延伸閱讀:《一切都會好轉的》閱讀心得:從百歲人瑞身上,學習3個經營好人生的智慧

3個原因,說明人為什麼會變成削弱者

然而,是什麼原因讓多數人成為了削弱者呢?了解這些原因,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在溝通上的習慣,幫助我們檢視自己有時候是不是不小心就成為了削弱者,所以無法真正的去了解身邊的人。

作者在書中就提出了以下三個原因,說明了為什麼多數人會變成了削弱者。

原因1:人有時候會自命不凡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尼可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指出一個現象,人們普遍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複雜,意思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更深刻、更有趣、更高尚。

為了說明這種情況,他就在商學院的課堂上問學生,為什麼他們要從事商業工作。大多數學生都會說,他們想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想要透過自己的能力改變世界。可是,當問他們為什麼其他同學會想從事商業工作時,他們卻說別人是為了錢。

從這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看出,人普遍真的會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的想法、行為更獨特且更高尚。而這種自命不凡的習慣,就會讓人在溝通時阻礙自己去聆聽別人的想法。因為當你覺得自己的想法最獨特時,你在溝通時的心態就會是封閉而不是開放的,會認為別人說的話沒有參考價值。

原因2:人有時候會以自我為中心

雖然自我中心和自命不凡很像,但其實它們還是有些區別的。自命不凡是一種驕傲的行為,而自我中心則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當人驕傲的時候,就會貶低別人的想法而不去聽別人的意見;當人自私的時候,就只會分享自己的想法,希望別人只聽自己說話。

所以說,當人是以自我為中心時,本身就會因為自己太愛發表意見,而沒有空間讓別人發表想法,人自然就沒有機會去了解一個人。

原因3:人有時候會抱著本質主義

什麼是本質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人在看待某些人時,都會認定這些人有某種本質。比如說,對於教育水平不高的人,有些人會認為他們的見解不值得採納;或者,專業人士會認為外行人的想法不值得聽,畢竟他們又不是做自己這一行的。

抱著本質主義去溝通的人,通常也會犯作者所說的「堆疊」的錯誤,也就是在你對某些人形成了某種刻板印象後,就會對這些人做出一連串的錯誤假設。比如說,你發現朋友喜歡某個樂隊,那麼你可能就會認為他是擁有某種特質的人,或者你發現朋友支持某個政黨,就會覺得他會跟這些政黨的人有一樣的品性。

很顯然,抱著本質主義去看人,就會讓人有過多的揣測,而不能真正地去了解一個人。

作者提到,這三個原因其實也能叫做「削弱者的伎倆」。當人總是自命不凡、自我中心,以及抱持本質主義時,自己的耳朵、眼睛和心態都是被掩蓋的,導致人沒有辦法去深刻地認識一個人。

3個正確溝通的方法,深刻認識一個人

所以,我們都要練習去擺脫這三種溝通上的壞習慣,避免自己成為了削弱者,限制了自己深刻認識一個人的機會。那要怎麼做呢?以下我就會分享書中的三個方法給你。

方法1:溝通時要擁有強烈的好奇心

要想深刻了解一個人,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元素。因為沒有好奇心,你就不會想去探究別人的想法。

以我為例,以前我在跟人溝通時都會有一種壞習慣,就是喜歡講一大堆道理並要求別人聽我的。後來我發現,這種單向的溝通方式是不好的,甚至會讓談話變得像一場辯論賽,變得是我想要說服別人,而不是跟他人進行交流。

之後我意識到,我當時擁有很強烈的不是好奇心,而是好勝心,想在跟人講話時贏過對方。如果用書中的說法來說,那就是我想在談話中占上風。

不過隨著我慢慢培養好奇心,去試著了解別人的想法後,溝通時我的嘴巴就不常打開了,更常打開的反而是耳朵。而且最終我也確實領悟到,別人的眼睛總是可以看到你看不見的東西,別人的嘴巴總是會說出你沒想過的事情。

所以說,如果你想深刻的認識一個人,就一定要保持好奇心。比如說你在溝通時可以少發表意見,多問一些問題,去探究別人是如何看待某件事情的。這種好奇心就能讓你放下自我,更好的去了解一個人。

💡延伸閱讀:《大膽行動》閱讀心得:管理信念,才能解鎖更多人生成就

方法2:溝通時要擁有全人觀點

剛才提到,削弱者都會有本質主義,會以他人的某一面來形成刻板印象,而這種刻板印象就會阻礙自己了解一個人。要對付這種本質主義,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全人觀點。

什麼是全人觀點?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只看到某個人的一部分。比如說,醫師看病人時不能只看病人的身體狀況,也要看病人的心理狀態、神情,這樣才能更準確的診斷病情。老闆也不能只看到員工的生產效能,也要看到他在團隊中的表現,日常對待客人的態度,這樣才能全面地評估員工的能力。

同樣的,我們在了解一個人時也不應該只停留在自己對他人生成的刻板印象,而是應該去多了解對方的其他面向。

以父母對待小孩的例子來說,雖然孩子的成績可能不優秀,但父母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是否在學業以外的面向有優異的表現,或者,孩子是否只是用錯了方法學習,所以成績才會滑落。

如果不去思考這些事情,父母可能就會先入為主,認為是自己的孩子笨、不夠努力,所以成績才會不好。而這樣的行為,通常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

💡延伸閱讀:原來人生要變好,就不能忽視小事的折磨!

方法3:溝通時要多問問題,尤其是開放式問題

剛才已經說到,提問是發揮好奇心的方法,但剛才沒有說到的是,具體要怎麼提問才是有用的。

作者提出的方法,就是要多問開放式問題,也就是那些沒有既定答案、而且不能用「是」或「否」這樣的回應來回答的問題。

開放式問題能夠引導別人開口說話、分享想法,而從這些回應中你就能去捕抓關鍵字,繼續去問更多問題,深入了解對方。

這裡再額外分享一個提問技巧,是我在閱讀《精準提問的力量》時學到的,叫做「有趣型提問」。簡單來說,就是在談話時問一些古靈精怪的問題。好比你可以問朋友:「如果你有機會回到過去,你最想改變的一件事是什麼?」或者「如果今天是你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這些問題即開放又古怪,而且又是關於人生的,因此你除了能從別人的口中聽到有趣的答案之餘,也能去深刻了解別人是怎麼看待人生的。

結語:認識一個人很簡單,了解一個人卻很難

書裡面有句話我很喜歡,也希望你能夠帶走:「好奇別人經歷了什麼,要比誰是誰非來得重要。」

確實,交談本來就是一個讓人了解彼此的機會,而不是爭辯某個議題的時機。因為爭辯不應該發生在交談上,而是應該發生在辯論會或是法庭上。

在與人交談時,我們更應該關心和好奇的,是別人看待世界的視角,別人的經歷,以及別人的想法。透過了解這些事情,你才能長期的從對方身上收集情報,真正且深刻的了解一個人。

或許是因為在現今時代,很多事情都講求速度和效率,所以我們在認識一個人時,通常不自覺就會用刻板印象去理解對方,卻沒有真正的去全面的看、去全面的了解一個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讀過這本書後會有這樣一個體會:認識一個人很簡單,但要了解一個人卻是很難。

所以在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練習有效溝通的方法,多聽別人說話,多用全人觀點去看人,以及要對身邊的人保持好奇心。

追蹤最新留言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行內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