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一種經驗,在早上時你承諾自己當晚一定要早睡,但到了晚上時卻沉迷滑手機、看電視,遲遲不肯入睡?你當下心想,自己隔天精神應該會沒問題,所以遲一點入睡也沒關係。
但到了第二天早上,情況跟你昨晚預想的完全不一樣,你感覺很累、睏意滿點,讓你不禁埋怨昨晚的自己為什麼要不守承諾。
說來,這種現象在現代很常見,人總是會承諾現在要做正確的事,讓未來的自己過得好一點,但真的到了履行承諾時,卻反悔沒去做。而在這場「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的戰鬥中,「現在的自己」似乎總是會勝出。
但我們都知道,如果總是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未來的自己就會受苦,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擺脫這種壞習慣。那要怎麼做呢?今天我就像透過《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這本書,跟你分享一個有趣又實用的概念:別把未來的自己當成是陌生人。
*我在 YouTube 上也有分享這本書的心得,歡迎喜歡聽書的朋友
人無法延遲享樂,是因為把未來的自己當陌生人
此書的作者是哈爾.赫許菲德(Hal Hershfield),他是一名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研究「未來的自己」(Future Self)這個領域的頂尖學者。在此書中,他就分享了大量有趣和富有啟發性的研究,跟讀者分享人為什麼只會重視「現在的自己」的享樂,而忽視了「未來的自己」的福祉。其中,作者就用了一個特別的解釋來說明,那就是人會習慣把未來的自己當成是陌生人。
你不妨想像一下自己平常會怎麼對待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通常是不會過度理會對方,或交流時也會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對吧?就算對方開口要你幫忙,你也會先盤算自己是否有時間才去幫忙。
此書,你的心態和行為上通常不會那麼願意為對方付出,對方自然就無法從你身上獲得好處。
同理,由於未來的自己很好遠、很模糊,對人來說就跟陌生人一樣,所以每當要人犧牲短期享樂去成就未來的自己時,人總是會不情願地去犧牲和付出。這就導致人總是把現在的痛苦延遲到給未來的自己,只顧著現在的自己是否過得快樂。
書中就有一項有趣的實驗,能證明人有這種把未來的自己當成是陌生人的習慣。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一群大學生一定要喝下眼前的一杯噁心飲料,但在喝之前他們先要回答三個問題:
問題一、如果「現在的自己」就要喝下這杯噁心的飲料,你會喝下多少分量?
問題二、如果噁心的飲料能夠留到下學期開學才喝,你會給這個「未來的自己」喝多少分量?
問題三、如果是給陌生人喝這杯噁心的飲料,你會給對方喝多少分量?
實驗結果讓人感到訝異,首先,給現在的自己喝的分量是最少得,大約是三個湯匙。給陌生人喝的分量則比較多,大約是半杯。但你猜猜看,受試者給下學期開學後的自己喝的分量是多少?答案是,跟陌生人一樣也是半杯。
由此可見,人真的會習慣把未來的自己當成是陌生人,甚至就算知道以後的自己會受苦,也不會在現在就設法降低痛苦。
在我看來,問題就出自於人跟未來的自己缺乏親密度的關係。因為人沒有把未來的自己當作是一個你真正重視和在於的人,所以才不肯為對方付出。想像一下,如果現在要你付出的對象是你的另一半、你的父母或任何你在乎的人,當他們有需要時,你是否現在就會願意放下手上的事情去幫助他們?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造福未來的自己,就不要把未來的當作是陌生人,而是要設法提高你跟未來自我的親密度,跟未來的自己做朋友。
💡延伸閱讀:為什麼人總是會半途而廢?原因原來是不懂得尋找動機
為什麼人會習慣把未來的自己當陌生人?
然而,為什麼我們會習慣把未來的自己當作是陌生人?如何能夠克服這個問題,相信我們就能掌握克服短期享樂的秘訣。關於這個問題,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兩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是,現在的你跟未來的你缺乏情感連結。
設想一下,假如今天你聽到朋友說他有個朋友升遷、加薪了,你會有什麼感受?我猜多數人都會無感,畢竟自己又不認識對方,自然在情感上就會少了連結,無法替這個人感到高興。同理,就算你理智上知道延遲享樂有益於未來,但如果你缺少了跟未來自我的情感連結,就還是會將未來的自己當作陌生人,很難真心地為他付出。
說來,這種情況滿正常的,因為我們人類對現況的情緒感受比較深,對未來的情緒感受比較弱。書中舊有研究提到,同樣是贏得一筆等額獎金,受試者覺得現在贏得獎金,會比在三個月後贏得獎金來得快樂。
也就是說,由於我們對未來的自己天生就缺乏情感連結,所以才會把未來的自己當作是陌生人。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沒有清楚看見過未來的自己。
作者曾經主持過一場實驗,目的是想探究如果人們看見年老後的自己,是否會更願意存錢。為此,研究團隊就找來了兩組受試者進行實驗。然而,在問受試者會為將來存多少錢之前,他們都要先透過一面虛擬鏡子,看一看自己的樣子。
但不同的是,第一組受試者會在鏡子中看見現在自己的模樣,第二組受試者則是會看見年老自己的模樣。在照完鏡子後,兩組人在回答存錢問題時都出現了不同的答案。
實驗結果顯示,那些清楚看見自己年老模樣的人,會更願意為將來存下錢。因為他們近距離就看見了未來自己的樣子,因此會為了讓未來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而多存錢。反之,那些沒有看到自己年老模樣的受試者,存錢的意願就沒有那麼高。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會把未來的自己當作陌生人,沒有去做有益於未來自我的事情,正是因為很少有機會看見未來的自己。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習慣關注現在自我的享樂、好處,而忽略了未來自我的福祉。
💡延伸閱讀:《大膽行動》閱讀心得:管理信念,才能解鎖更多人生成就
3個方法,不再把未來的自我當陌生人
至此你已經知道,人會忽視未來自我的生活,是因為把未來的自己當作陌生人。所以,只要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能在此刻開始做有益於未來的事情。那麼要怎麼做呢?這裡我就整理了書中的三個方法給你。
方法1:學會看見未來的自己
第一個方法就是依照作者實驗中提到的方法,去用一些工具或軟體來幫助你看見未來的自己。
現今的 AI 工具真的很強大,只要你把自己的自拍照上傳到軟體內,就能製作出一張你未來希望自己長出的樣子。這樣一來,你就能把這個照片打印出來,讓自己在看見這張照片時,提醒自己現在就要做正確的事,為將來的自己謀取福利。
有趣的是,隨著你為未來的自己付出更多,你跟未來的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像親密友人,而不是陌生人。
值得一提的是,把未來的自我具體呈現出來之所以有用,其實跟一個叫做「可辨識受害者效應」的概念有關。這個概念提到,人是否願意幫助受害者,取決於能否具體看見受害者的情況。以捐款來說,如果捐款人看到的是一群受惠者,他們捐的錢就會比較少。相反的,如果眼前只有一位受惠者,捐款人就會捐比較多的錢。這是因為單一受惠者的生活情況、狀態會比較突出,容易引起捐款人的同情心。
同樣的,當你清楚地呈現未來的自己時,你就會比較能夠同情他、關心他,進而願意犧牲現在的享樂,去讓未來的自己過得更好。
💡延伸閱讀:《訂做自己》閱讀心得:5步驟重構過去,解放人生可能性!
方法2:寫信給未來的自己
在現今時代,應該比較少人會寫信跟朋友互動了,但早在幾十年前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寫信是一種雙方增加親密度的方式。所以,如果你也能嘗試寫信給未來的自己,就是在跟未來的自己溝通,拉近彼此的關係,讓你現在就願意去關心未來的自己。
以我為例,我就有寫過信給未來的自己。在實驗過這種做法後,確實發現它很有效。不只是在幾年後收到信時會覺得不可思議,在寫完信後也會因為覺得現在的自己跟未來的自己關係更加緊密,而願意採取行動去造福未來的自己。
書中就有提出相關研究。研究中數百名學生被要求寫信給未來二十年後的自己。在寫信後的一週,這些學生都比較願意運動,而且運動時間也變長了。
所以說,練習寫信給未來的自己,可以增加你跟未來自我的親密度,讓你不再把未來的自己當陌生人。同時間在寫完信後,你當下就會比較有動力,去做對未來自我有益的事情。
至於要怎麼寫信呢?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可以用手寫的方式寫一封信,寫完後就把這封信藏在某個地方,然後提醒自己幾年後回來看。如果你是習慣用電腦寫信的人,就可以嘗試我用的這個網站 FutureMe,這個網站的操作簡單,而且是免費使用的。
方法3:提醒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想要什麼?
在分享第三個方法前,我想先請你先回答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有一種技術可以在你死後凍結你的遺體,讓你在一百年後復活,你現在會願意為了這個目標而好好保養身體健康嗎?對我來說,我會願意。
這個問題雖然看似荒謬,但其實在國外就有正規的公司在做這件事。這間公司叫做阿爾科(Alcor),是由一對夫妻所成立,當初他們成立這間公司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延續所愛之人的生命,讓彼此在未來能夠再度相遇。
要使用這間公司的服務當然很昂貴,而且人在去世前就要先加入會員。但神奇的是,許多人在加入會員後,就會開始過比較健康的生活,為的就是在死後留下健全的遺體,讓自己復活時有個健康的身體可用。
暫且不論這項技術或願景是否符合現實,畢竟沒有人知道未來人類能否成功開發復活技術。但從這個例子中就能看出,如果你知道未來的自己需要什麼時,你就會照顧好現在的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因為對於你來說,未來的自己已經不再陌生,所以你會願意去幫助他達成願望。
因此,你也應該去思考一下,未來的你想要的什麼?未來的那個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反思的行為會讓你不再把未來的自己當成是陌生人,而是會像親人一樣去關心他的福祉。
💡延伸閱讀:原來人生要變好,就不能忽視小事的折磨!
結語:跟未來的自我合作,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個比喻,說明了為什麼關心未來的自己很重要。作者將我們的人生比喻為一間小型公司,如果這間公司要做得成功,員工之間就要相互合作,才能讓公司順利運轉。反之,如果員工之間不配合,生產線就會受到影響,公司的業績也會越來越低落。
作者就將這些員工比喻為人生不同時間段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明天的自己,後天的自己,甚至是未來的自己。這些不同時段的自己都要連結起來、相互合作,才能創造出你想要的人生。反之,如果你不能跟未來的自我合作,那麼你的人生就會很難有好的發展。
所以,為了不讓這些不同的「人生員工」出現合作問題,你就需要把他們當成親密的好友而不是陌生人,這樣你就會願意跟對方合作,共同創造出屬於你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