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SC to close

浩然的成長空間浩然的成長空間 嗨!我是浩然。一位喜歡閱讀、寫作以及思考的平凡人。希望藉此部落格,可以跟你分享想法,一起共同成長!

為什麼人總是會半途而廢?原因原來是不懂得尋找動機

追尋目標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要自己維持充足的動力,直到成功為止。畢竟多數時候人之所以會半途而廢,正是因為中途失去了動力和熱情。

說來,這是非常正常的事,就有研究已經發現,人在追尋目標的初期階段都會因為過於樂觀、無法預見過程中的困難,而擁有很高的動力。但一旦開始執行計畫,人就會漸漸碰到挑戰,自然而然地,熱情和動力就會因為這些困難而逐漸消退。

不過,這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卻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最近我閱讀的書《高效原力》中就有一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這些知識告訴我們,只要學會找齊動機,我們就能支持自己持續行動,直到實現目標為止。

追尋目標的動機,原來不只有兩種而已

關於做事的動機,你或多或少都應該聽過「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是指,人會以金錢、地位、名聲等外部獎勵作為驅動力,驅使自己做事情;內在動機則是指,人會以使命感、價值觀、熱情等內部獎勵作為驅動力,來提供自己追尋目標的動力。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都應該以內在動機作為原動力,這樣可以讓人在追尋目標時堅持得更久,因為你本來就渴望實現這個目標。反之,如果你是以外在動機作為動力來源,就有可能面臨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也就是你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外部獎勵才能激勵自己做事情。比如需要更高的頭銜,更多的收入或名聲,才會讓你有行動的動力。

然而,內在動機雖然強大,卻是非常難尋,有時候需要你持續做一件事久了,才會發現自己的內在動機。比如說,鮮少有人是一開始就喜歡運動,只有當人堅持運動很長一段時間、看見一些成果時,才會發自內心喜歡運動。

但難就難在,要如何才能挺過那段「磨煉期」,讓自己成功挖掘做一件事的內在動機呢?方法就是依靠其他的動機來源。你當然可以用外部獎勵來激勵自己行動,但除此之外,也能利用所謂的「內攝動機」(introjected motivation)和「認同動機」(identified motivation)來激勵自己。這兩個新概念,就是我從《高效原力》中學到的。

簡略來說,內攝動機是指你做一件事的原因,是為了規避某種不好的後果,好比說你不想讓自己感到後悔或遺憾,所以才去做某件事。認同動機則是指你做一件事的原因,是認為這件事可以幫助你實現另一個想要的目標。

以理財為例,有的人會積極理財,是為了防止自己陷入財務危機,這就是內攝動機;有的人之所以理財,是為了幫助自己致富,這就是認同動機。

你可以這樣理解,外在動機、內攝動機、認同動機和內在動機都是支持人追尋目標的動機來源。如果你能同時找齊做一件事的這四種動機,將會大大提升你實現目標的成功率,讓你不容易半途而廢。關於這一點,就有學者做過實驗來證明。

💡延伸閱讀:如何更快達成目標?你要先學會消除「次要目標」!

原來最有內在動機的人,不是最撐得的人

這位學者叫做肯農.謝爾敦(Kennon Sheldon),他曾經就很好奇動機是否只能分成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而已,於是開展了一項龐大的實驗來研究。

在這項實驗中,他邀請一群受試者行走太平洋屋脊步道。這項挑戰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條步道橫跨了美國西部約兩千六百五十英里的山區地形,光是用走的,受試者就要走上好幾個月才能完成征程。

在實驗期間,有些人明顯很快就敗下陣來,這些人通常都是實驗前評估為缺乏內在動機的人。好比說他們參加這項實驗只是一時興起,或只是想挑戰看看而已。而堅持比較久的人,則是那些內在動機較為強烈的人,好比說他們想要完成這項創舉來證明自己,或這些人本身就喜歡健行。

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就如同先前所說,擁抱內在動機會讓人在追尋目標時堅持得更久。不過,實驗有趣的部分還在後頭。

研究團隊在後續的實驗發現,擁有強烈內在動機的人只是撐得比較久一點,但不代表他們就能完成挑戰。到了某個臨界點時,這些人的內在動機也會崩潰,失去了完成挑戰的動力。

那麼,什麼樣的人最後才能完成挑戰呢?答案呼之欲出,就是那些同時擁有不同動機來源的人。這些人在內在動機崩潰後,馬上就會獲得內攝動機和認同動機的支持。在瀕臨想要放棄時,他們通常都會思考:「我不想放棄,因為這樣就意味著我是個失敗者。」這是來自內攝動機的驅動力;「只要完成了這項挑戰,我就能博得他人的讚賞。」這則是來自認同動機的驅動力。

這些人正是在失去一股動機後有其他動機支撐著自己,所以最終才能完成挑戰。

💡延伸閱讀:《12週做完一年工作》閱讀心得:如何在3個月內,實現一項年度計畫?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運用這些不同的動機?

從上述的研究中,我們能夠獲得兩個啟發。

首先,當你在追尋一項長期目標時,不能光靠一種動機來支持自己,不論是外在動機或內在動機,還是今天新學到的內攝動機或認同動機。畢竟就像上述研究顯示,只有一種動機的人是很難堅持到底的。

其次,我們在追尋一個長期目標之前,就要聰明的找齊這四種動機來支持自己。

外在動機方面,你可以思考當你完成這個目標後,自己會獲得什麼樣的實際報酬?或者你可以思考,自己是不是為了某種外部獎勵而去追尋目標,這個外部獎勵又是什麼?具體地將外部獎勵列出來,你就會明確知道自己想透過行動來獲得什麼回報。

內在動機方面,你可以思考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而追尋這個目標?是為了實現某個價值觀、抱負,還是這個目標本身就是你的熱情所在?雖然前面提到內在動機不容易找到,但它卻是一件你值得花心思去思考的事情。畢竟內在動機是所有動機類型中能夠提供你最多動力的來源。

內攝動機方面,你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出於某種恐懼,所以才追尋這個目標?如果是,那麼這個恐懼的來源具體是什麼?在我看來,有時候利用一些恐懼來推動自己是有效的,因為人天生就是一種傾向規避壞事的生物;只要利用恐懼來激發這種天性,你就會擁有很強烈的行動力。

最後是認同動機,你可以思考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不是為了達成某個更大、更有野心的目標?比如說,你努力工作賺錢,是不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資源去創建副業呢?將這個更大的目標找出來,這樣會幫助你更有動力去追尋目標。

結語:找齊動機,助自己持續前進

說來,在我學到原來動機不只有外在和內在兩種類型時,心中是感到非常興奮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從其他的面向挖掘動力,推動自己追尋目標。

所以在讀過這篇文章後,我希望你可以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目前是否有足夠的動機來源支持自己,去追尋想要的目標?如果你發現自己只有單一種動機,那麼此刻最好就是暫停計畫,去挖掘更多的動機來源去支持自己;否則在追尋目標這條路上,你將很難走得久又走得遠。

記得,追尋目標不一定要苦苦強撐,只要找齊動機,你就能幫助自己更有動力的前行,也更有可能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